过去只听说古龙的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没料到群众出版社也要出一个“成人版”。不过这次是旧事翻新,出的是市面上早已被出“滥”了的《伊索寓言全集》。
据估计,仅近几年流通于图书市场的伊索寓言就有中国对外翻译版《全译伊索寓言集》、浙江文艺版《伊索寓言集》、四川文艺版《伊索寓言》、经济日报版《伊索寓言故事》、北岳文艺版《伊索寓言》插图本等几十个版本。竞争如此激烈,群众出版社为何偏偏还要“凑热闹”呢?
《伊》的责编萧晓红和译者江枫认为,这个译本之所以有出版的价值,主要是突出伊索寓言的“成人性”。他们介绍,这个译本是根据目前世界上除希腊语外第一个伊索寓言的足本翻译过来的,没有经过任何意图的改编或选择。江枫举了一个例子:罗念生译的《伊索寓言》应该是国内比较好的译本。而即使在那里面,译本所据的希腊文本《伊索寓言汇编》统一编号的346则中有16则未译,包括“7个低级趣味的故事,1个《圣经》故事和8个无意义的故事”,而所有的这些寓言都是动物故事,不过有几则涉及到了性,但动物的涉性故事又能“低级”到那里去呢?他还认为,寓言中出现这些内容是很自然的,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谈》、中国的《笑林广记》甚至宗教性神话,都无一例外地涉及到性的话题。因此,他认为把伊索寓言的这一部分翻译出来不会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对青少年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萧晓红告诉记者,《伊索寓言全集》英文本自从1998年在英国由企鹅出版社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在欧美的成人世界里涌起了持续的阅读风潮。她解释,这暗示了伊索寓言原本就应该以成人读本的形式出现。而实际上我国目前仍有大多数读者把伊索寓言看作儿童读物,因此,群众出版社在这本即将出版的《伊索寓言全集》上明确标出“成人版”字样,也正是为了纠正人们的误解。
浙江文艺版《伊索寓言集》责编陈征一则认为群众出版社把伊索寓言做成“成人版”的做法是一种商业炒作。他谈到,伊索寓言本来就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是古希腊时期用于辩论或演讲的实用性很强的引用材料,相反这些书更适合于成人阅读,因此可以说本身就是“成人版”而不需标明的。
对外翻译版《全译伊索寓言集》责编林燕也反对那种为“更好地教育儿童”而对伊索寓言做的任意删改,她认为读者有权自己来判断、理解,译者的责任就是保持原著本来面貌。另外有人认为一些故事涉及到动物的性等话题,儿童看了影响不好,她认为在今天这么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苛求寓言能“净化”成一尘不染的“儿童读物”,这显得有些可笑。她还谈到伊索本人在历史上就具有传说色彩,而希腊的伊索寓言,用周作人的话说,虽然写着伊索的名字,可是没有一篇可以指得出确是他的作品。因此所谓“恢复原著本来面目”的“全集”也就只可能是译者自己尽可能搜集到的,是与经过刻意删改的相比较而言的。
翻译家、《伊索寓言集》的译者任溶溶分析寓言在目前之所以被人们视为儿童读物,主要因为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比较短小易懂,老少咸宜,从而被大人们当作儿童书给孩子阅读,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了误解。他还认为很多书店把寓言类图书一概归为青少年读物的经营方式对人们的这一误解也起到了强化作用。
而书店也自有说法。北京图书大厦的一位负责人谈到,书店考虑的是怎样更好地把书推荐给读者,因此必然要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投合他们的口味。现在出版的寓言集本身大多就是针对儿童设计的,书店只是根据出版社的分类进行划分。另外她还认为中国的国情也是导致寓言在事实上成为少儿图书的一个原因。中国读者与外国读者在阅读品位上存在着差异,她解释,比如漫画作品,在国外很受成人欢迎,而在国内,虽然书店把它们划分到艺术类,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读者群还是青少年。至于对把伊索寓言做成成人版的做法,这位负责人表示赞同,认为至少可以培养一部分成人读者群,但同时也对其市场命运表示担心。
群众出版社出版伊索寓言成人版是否是标新立异?寓言,特别是像伊索寓言这样的寓言到底应该由成人还是儿童来读?这些问题自有业内人士去争论,读者关心的只是在图书市场上继续行使自己神圣的选择权。恰如一位读者所言,他们关心的永远都只可能是图书本身的可读性。